據有關資料報道,阿里和騰訊兩大巨頭“正在考慮彼此逐步放開服務”,如果成真,這無疑將成為中國消費互聯(lián)網歷史上的重要轉折點。
所謂“互相放開服務”,就是指打破微信內無法分享淘寶鏈接、淘寶和天貓無法使用微信支付等一系列壁壘。
這篇報道還特別指出,彼此放開服務后不僅會讓消費者體驗更加便利,也意味著兩家巨頭有機會對彼此業(yè)務有更深入的了解。
中國互聯(lián)網一場前所未有的大和解真的要到來了嗎?
1. “透明的壁壘”
多年以來,作為中國互聯(lián)網行業(yè)兩艘巨型“航母”,阿里和騰訊雖然起步領域不同,但雙方不可避免地在多個領域展開了一定的競爭。
2013年,淘寶正式關閉微信跳轉至淘寶頁面的通道。用戶在微信點擊相關鏈接后,頁面將自動跳轉至下載安裝頁面。微信也迅速做出反擊,將導向淘寶的流量渠道全部關閉,并且提示用戶該地址已被屏蔽。
最終,他們呈現給大眾的,就是“淘口令”——用戶分享淘寶鏈接時,需要在聊天窗口粘貼一段類似于火星文的文字,對方再進行復制,在淘寶打開鏈接。
而這樣做的結果是什么呢——雙方長期無法獲取來自對方的流量。他們的戰(zhàn)況激烈到已經不止局限在微信和淘寶,還延伸到兩個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。
那么,一度打得不可開交的阿里和騰達,怎么就忽然“和解”了呢?
2. 反壟斷監(jiān)管之劍
4月10日,國家市場監(jiān)督管理總局對阿里開出182億元的反壟斷罰單后,同步對其作出行政指導書,明確要求阿里依法加大平臺內數據和支付、應用等資源端口開放力度。
有關人士指出:“此次阿里和騰訊相互開放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,部分實現互操作,可以說是一項配合國家反壟斷政策的舉措,實際上也是互聯(lián)網企業(yè)規(guī)范健康有序發(fā)展的必然要求。”
阿里和騰訊開放生態(tài),對于平臺的商家和消費者都是利好,平臺的共融,有效的削減了惡性競爭,減少了資源內耗。
可以說,反壟斷的大背景,為阿里和騰訊實現和解提供了一個“臺階”,二者可以高效、體面地結束那場曠日持久的“全面戰(zhàn)爭”。
3. 世紀大和解會帶來什么呢?
1)騰訊擁有阿里 " 屢敗屢戰(zhàn),屢戰(zhàn)屢敗 " 的東西——社交。阿里系電商如果接入微信小程序,將獲得低成本的增長流量,獲得第二次全新的增長機會。正如拼多多初期,就是高度依賴騰訊微信的生態(tài),實現了低成本的高速 " 野蠻生長 "。
2)騰訊的微信支付如果被允許接入天貓和淘寶電商,也將讓微信支付獲得第二次的增長機會,既會增加微信支付的使用場景,同時還能大大提高微信支付的使用率。
4. 社區(qū)團購被斷送的“壟斷之路”
在互聯(lián)網時代,壟斷的現象層出不窮,各大巨頭為了爭奪市場份額不惜付出一切代價,而在此之前,社區(qū)團購就曾因壟斷而遭監(jiān)管重罰:
社區(qū)團購憑借集采集配和預售制模式備受各地居民的青睞與推崇,一度成為資本與巨頭競相追逐的“香餑餑”。
為了爭奪更多用戶以進一步攻城略地,社區(qū)團購平臺紛紛開啟低價競爭模式,打破了以往生鮮電商的競價規(guī)則,無序的低價競爭愈演愈烈,直至被有關部門重重打壓之后才有所緩解。
社區(qū)團購模式并無原罪,但“燒錢換壟斷”的競爭方式必須警惕。
5. 價格壟斷對社區(qū)團購的影響
社區(qū)團購巨頭們通過燒錢補貼的方式迅速搶占市場,形成壟斷,簡單的邏輯,帶來的影響,卻并不簡單。
1)對市場來說
同一件商品,大家都會選擇價格更低的。價格越低,吸引的消費者就會越多,市場也就得以擴張。想想一下,如果每個人都受低價誘惑,到APP上買菜,那價格相對更高的實體店和菜市場就會無人光顧,最后只能倒閉關門。
2)對消費者來說
利用價格優(yōu)勢,在市場競爭中逐步排擠掉其他的競爭者,最后一家獨大,消費者別無選擇,只能任其宰割。從短期來看,消費者確實獲得了一些蠅頭小利,但長期來看,消費者的議價權正在一點點地喪失。
3)對供應商來說
位于上游的供應商和菜農,也無法安心營生。低于成本的售價,對其他客戶不公,而且如果一味放任下去,市場價格下調,客戶流失,供應商的供貨價也會被一壓再壓。
6. 結語
正常的商業(yè)競爭,是以商品質量,良好的服務,合理的利潤來贏的生存。社區(qū)團購平臺想光靠價格戰(zhàn)驅動長久發(fā)展是不可能的,少一分“套路”、多一分“真誠”,才是吸引并留存用戶的最強法寶。
社區(qū)團購市場終將迎來進一步的規(guī)范和發(fā)展,對于未來的展望,想入局社區(qū)團購的可以首選社區(qū)云店,社區(qū)云店不僅可以幫助商家找準自身定位,開啟有效營銷,更能助力商家實現產業(yè)升級,順利進入下一個商業(yè)時代。
【本站聲明】
1、發(fā)布的該篇文章的目的在于分享電商知識及傳遞、交流相關電商信息,以便您學習或了解電商知識,請您不要用于其他用途
2、該篇文章中所涉及的商標、標識的商品/服務并非來源于本網站,更非本網站提供,與本網站無關,系他人的商品或服務,本網站對于該類商標、標識不擁有任何權利;
3、本網站不對該篇文章中所涉及的商標、標識的商品/服務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或擔保;
4、本網站不對文章中所涉及的內容真實性、準確性、可靠性負責,僅系客觀性描述,如您需要了解該類商品/服務詳細的資訊,請您直接與該類商品/服務的提供者聯(lián)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