支付寶內(nèi)測“刷臉支付” 啥也不帶就能買單
每天都在談刷臉支付,然而這一天卻依然沒有從實驗室落地到生活。
但一個視頻讓人懷疑,支付寶已經(jīng)在默默搞事情。
昨日晚間,微博上流出一個短視頻,視頻中的妹子某終端上利用支付寶結(jié)賬時,不需要手機、也不用輸入賬號,僅靠刷臉和輸入手機尾號確認,就完成了支付寶支付。支付寶方面對此尚無回應(yīng)。
———— 連手機都不用帶,但受邀用戶才能用?
不過視頻中也顯示,目前僅內(nèi)測用戶可以使用該功能,有可能是該功能還在在小范圍測試。
視頻顯示受邀用戶才可以使用
從前,我們出門需要帶錢包、鑰匙和手機?,F(xiàn)在,我們依靠掃二維碼、被掃或者NFC支付,還是需帶手機,幾乎已經(jīng)用不上錢包了,不過還是要帶上手機。而刷臉支付的方便之處在于,用戶在付錢的時候,連手機都不需要了,只靠臉。你的臉,就是你的賬號+密碼。
視頻顯示,目前支付內(nèi)側(cè)的“刷臉支付”,只需要完成兩步。
第1步,人臉識別:用戶無需輸入賬號、密碼,支付設(shè)備直接進行人臉識別。
人臉識別
第2步,手機號驗證,大概是為了保證準確率,識別成功后,用戶還需要輸入支付寶綁定的手機號的后4位,做雙因子驗證。
輸入手機尾號
———— 都能刷臉登陸那么久了,為什么還不能刷臉支付?
其實早在2015年3月,在德國漢諾威消費電子、信息及通信博覽會上,馬云就現(xiàn)場演示了“Smile to Pay”,即“刷臉支付”。該支付認證技術(shù)由螞蟻金服與Face++合作研發(fā)。
可惜的是,當時外媒表示,技術(shù)還不成熟,實現(xiàn)起來還是有難度;同年,支付寶在發(fā)布9.0版本時引入人臉識別技術(shù),主要是用戶刷臉登陸:你拿起手機,對著鏡頭拋個媚眼,搖一搖頭,就能直接登陸,可是刷臉支付,卻還遲遲未能實現(xiàn)。
隨后百度、騰訊以及一些商業(yè)銀行也上線了類似識別的技術(shù),但應(yīng)用場景主要集中在用戶登陸、支付風險校驗等,真正的刷臉支付還沒有實現(xiàn)過。
大家可能會很好奇,既然刷臉登陸都可以了,為什么刷臉要那么晚捏?其實,與“刷臉登錄”相比,“刷臉支付”難度會更高,這也是這一技術(shù)遲遲沒有商用的原因。
人臉識別分為兩類:
一類是人臉確認,是一對一進行圖像比較的過程,將某人面像與指定人員面像進行一對一的比對,根據(jù)其相似程度來判斷二者是否是同一人,相似程度一般以能否超過某一量化閥值為依據(jù)。
“刷臉登錄”的原理就是這種,用戶在自己的設(shè)備(手機)或輸入自己的賬號,再進行人臉識別。系統(tǒng)會調(diào)取此前用戶認證時的照片,進行1:1的對比,看兩者是否為同一人。
另一類是人臉辨認,是一對多進行圖像匹配對比的過程,將某人面像與數(shù)據(jù)庫中的多人的人臉進行比對,并根據(jù)比對結(jié)果來鑒定此人身份,或找到其中最相似的人臉,并按相似程度的大小輸出檢索結(jié)果。
美國機場里的刷臉安檢、烏鎮(zhèn)互聯(lián)網(wǎng)大會中的刷臉注冊系統(tǒng),人停留1到2秒即可通過,這就是1比N的人臉識別。“刷臉支付”也屬于這種:用戶無需攜帶任何設(shè)備,也無需輸入賬號。系統(tǒng)直接對用戶進行生物識別,通過1:N的對比確定用戶身份,完成支付。
所以,這里提到的刷臉支付,不是單純地你拿著手機在淘寶上買東西,輸入完自己的賬號之后,再刷臉,而是直接憑借你的臉,連賬號密碼都不用輸入,這樣的用戶體驗,可能會更爽,才能做到線下買單不用手機。
換句話說,手機支付取代了錢包,刷臉支付可以取代手機。但這要求系統(tǒng)得從成千上萬的人中準確識別特定的一個,這對運算速度、識別精度的要求更高。從流傳的這則視頻來看,支付寶已經(jīng)率先邁出了從實驗室到商用的最后一步。
附:近期的支付寶新服務(wù)【五月】